指导
网站地图
presentation report格式 case study Summary范文 PEST分析法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Proposal Reference格式
返回首页

英国是如何培养硕士研究生的?

论文价格: 免费 时间:2015-09-06 10:12:18 来源:www.ukassignment.org 作者:留学作业网

英国是如何培养硕士研究生的?

好友在英国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工作。尽管她经常和他人提及说我曾经是她的老师,不过论勤奋和研究的原创性,我应该以她为师。本次她专程来看我,期间向她访谈了英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若干问题。
问:硕士研究生的学制是几年?
答:硕士研究生修业1年。文理科的硕士生1年期间要完成6-9门(具体门数视专业而定)课程的学习,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年的9月到次年的6月中旬需要修完硕士期间的所有课程。次年的2月填一份表格,双向选择导师。
问:主要包括哪些课程?
答:所有专业的课程由公共课和主修课(Main Subject)组成,课程门类视专业而定。
问:如何授课?
答:一般的课程都由2-3位老师具有不同研究侧重点的老师授课,每位老师教授该门课程中自己主要研究的内容,以此确保课程的学术性和学生发展的多样性。
问:课程成绩如何计算?
答:每门课程的成绩由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折算后得出。假如某门课程由2位任课教师授课,每位老师布置各自的作业,这样个人作业就有两项,除了个人作业外,任何一位研究生都必须完成一项小组作业,据此,该门课程的成绩=A教师的作业X1/3+B教师的作业X1/3+小组作业X1/3。作业都比较难,因此50分算合格。
此外,小组的构成往往由教师指定,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国籍、研究专长等综合考虑分组,往往会组成异质小组,小组作业中每个学生必须有实质的贡献,每个学生的贡献需要在作业中明确指出。
问:师生第一次见面商谈的主题是什么?
答:前述的双向选择在师生第一次见面前,实际上只有学生选择了导师。第一次见面实际上就是导师选择学生。
在第一次见面时,导师会问学生想研究什么。为此在见导师前学生需要先考虑好自己想研究什么,如果学生想研究的问题与导师的学术背景不一样,导师一般不会接受该学生,不过,导师会建议学生去找一位与他的研究旨趣类似的导师。
有些学生特别有想法,第一次见导师就会把自己想研究的问题的structure(大概是结构)做好拿给导师看,内容包括像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时间安排等,这样的学生导师往往比较喜欢。
问:如果第一次见面时,有的学生什么想法都没有怎么办?
答:导师一般不要这样的学生,的确有些学生找不到导师。
问:如果这样,跨专业的学生是否很难找到导师?
答:未必。跨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第一年9月份到次年2月份的课程学习期间找到自己的研究问题,确定研究兴趣。对于跨专业的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如果导师发现学生有潜力、有想法,即使暂时不能很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导师也愿意指导和指点这样的学生。
问:导师怎么判断某位学生是否有潜力、有思想?
答:第一次见面时,导师会谈自己主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项目,假如导师向学生描述了某个研究项目,学生仔细倾听后能对此作出评价,评价主要聚焦于项目本身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可行性如何体现?如果不行,不行在哪里?同时要表示自己愿意去做这样的研究。通过第一次见面过程中的互动,导师判断某位学生是否有潜力、有思想。
问:选定导师后,之后导师是如何指导学生的?
答:导师往往都比较忙,不会主动找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导师会告知具体的联系方式。如果学生想见导师,必须提前联系导师,告知想见导师的目的和见面所需的时间。每次见面,学生必须拿出自己研究的文本,基于文本和导师展开讨论。见导师前的一周就需要将拟讨论的文本提前发给导师,导师据此判断是否需要面谈。
总之,学生必须主动找导师,导师不会主动找学生。学习和研究关键要靠自己的主动性。
英国硕士学位论文专区:英国是如何培养硕士研究生的?

问:硕士论文一般什么时候递交?
答:2月份选定导师,4月份左右要交一份表格(相当于国内的开题报告),此后开始写论文,8-9月期间要上交论文定稿(具体哪一天上交视学校而定),真正做论文的时间是很短的。论文每完成一章就要发给导师,即便内容发过去导师不理睬,也仍然要发给他。如果学生不发给导师,导师不会理睬,即使时间到了学生不交,导师也不管。总之,学生要主动找导师。
问:硕士论文需要答辩吗?
答:抽查答辩。答辩委员会的成员是外校请来的,导师和学生都不认识的,由学校邀请。对于不抽查答辩的学生的论文评定,主要通过学校内部评定确定是否通过。内部评定平均由两名评委组成,一名是导师,一名是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内评比较严格,经常有论文通不过的学生。
除了上述问题外,朋友还提及,在英国硕士生的指导教师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个,视研究问题而定。
2010年7月3日至5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时3天的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硕士生研究生导师高级研修班。我对这3天培训的总体感受是享受了一场“盛宴”——这是一次知识与信息的饕餮大餐,也是一次学术的豪门聚会。在其后的一周时间里,我尝试慢慢的咀嚼和品味这些美味佳肴,试图从如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收获。
一、 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如下规定:
“第五条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换言之:硕士研究生应该在两者具备之一:
1)科学研究能力
包括:①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②总体研究方案的制定及规划能力;③观察、实验、搜集资料等资料收集能力;④理论分析能力;⑤结果总结、归纳及论文写作能力;⑥研究成果发表、应用、推广能力;⑦学术交流能力。
2)专业技术能力
包括:①掌握必需的职业技能。②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硕士生能够理清思路,自己找到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承担某项工作任务。
二、、对研究生培养具体方法的思考
1)好事要多磨——加强过程管理和关键环节控制
人才的培养同优质产品的生产有相通之处,就是都要经过繁复的“工序”,大约需要10-20道工序。在这些工序中有3-4处关键工序,每道工序都有几个重要控制点。抓住“关键工序”及“重要控制点”,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论文这一关一定要把握住,至少改好几遍;很多事是大器晚成,好事多磨;干得时间长一点,干得就会好一点。
有的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建立“学生工作状态表”,学生每周填写自己的学习、工作计划,交予老师监督管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过程管理方法。
2)处理好几对关系——放养VS圈养、学VS干、砸VS捧
放养VS圈养:本科生总体习惯于灌输式、填鸭式的圈养方式,比较强调训练和养成,学生天性中闪光的东西、自立的一面容易被抹杀掉,容易屈服于权威,缺乏独立性精神;我主张在研究生阶段,在注重过程管理的同时,适当采用放养方式,要让研究生独立面对和解决一些难题,甚至鼓励其干点出格的事,如挑战权威、常规及成见,鼓励其多犯错误,从错误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学VS干:关于学与干有三种关系,一是先学后干,二是边学边干,三是先干后学。过去基本是先学后干,或者是学了不干,没有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在研究生阶段主张先干后学或边干边学,一定要鼓励同学自己动手尝试寻找与解决问题,尝试不成功之后,再由导师给予指导。
砸VS捧:引导同学做事的策略有砸与捧两种。本科教育习惯于使用“砸”的方式,更多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培养细致、严谨的作风是好的,但对同学的自信不利;研究生阶段应综合运用两者,在创新精神方面多用“捧”,在具体做事方法上可适当运用“砸”的方法。
三、 关于培养研究生创新性的思考
创新性培养是对我国贯彻“创新型国家”策略,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一种落实。就我理解创新教育可分为三个层次:独立、独特、独创,分别对应于高等教育的三个台阶:学士(独立)、硕士(独特)、博士(独创)。
“独立性”是要求同学能够有自己的见解,但可能是别人已经提出过的,或对前人智慧的一种再阐释或完善;
“独特性”要求同学能够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应该至少有1-2创新点,是前人没有提出过的,通常也可称为“改进型创新”或者“渐进性创新”;
“独创性”要求同学能够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应该是系统性的创新,即针对某个全新的领域、或者某个理论体系、或者某个方法体系、具有源头意义的系统性研究,是前人没有涉及的,通常也可称为“源头性创新”或者“颠覆性创新”。
创新的核心是立题,找出合适的命题就完成了创新的一半工作。
总之,在具体工作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深入思考为培养一名合格优秀的研究生而努力。


工程院士谢和平:如何解决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教育周刊:目前,我国研究生在校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有人认为研究生教育“营养不良、急功近利”,质量问题十分突出。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如何评价我国的研究生教育?
  谢和平: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很快,这是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研究生导师队伍、科研环境等方面来看,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来保障并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从研究生教育整体上来讲,“营养不良、急功近利”现象是不存在的。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高校的导师都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的,原因是我国过去还没有学位教育,大多数教授没有接受过硕士、博士生培养的经历。
而目前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的比例已大幅度提高,并且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以我校为例,在师资队伍方面:2000年我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1%,到2005年,这一比例已上升到了84%。在科研条件方面:2000年我校的科研设备共有近3万件,总价值为2.8亿元;而到了2005年,我校的科研设备达到了6万余件,总价值为6.8亿元。作为全国高校的一个缩影,从以上我校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科研条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就为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还涉及评价尺度的问题。一般来说,针对硕士研究生,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培养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独立科研能力,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进步就是合格的硕士研究生;而针对博士研究生,则必须有创新性成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研究生的要求、期望值非常高,这是不现实的。
  当然,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研究生的自身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的研究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立教育和独立意识较为缺乏;他们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创新教育和创新意识较为缺乏;在他们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后,仍延续本科时的学习方式,仍以老师教为主,这些对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都有影响,也给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在研究生导师队伍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讲“严师出高徒,名师育英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键在导师,但是,目前还存在有导师不严格要求研究生现象,还认为研究生就是要靠学校去管理,这种观念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国外,导师对所指导研究生的质量全面负责,因为所培养研究生的质量反过来对导师的声誉有重要影响。我们的导师也应该对自己指导的研究生的学习进程、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负责。要当一个好的导师,前提是一个“严”导师。
  教育周刊: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在人数、师德、学术水平等方面是否存在不足和缺陷,如何看待并如何解决相关方面的问题?
  谢和平:从总体上看,导师数量相对于研究生数量来讲其实并不缺。虽然在应用性学科、管理学科等热门学科可以看到有一个导师带10多个、20多个研究生的现象,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所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状况。这实际上涉及学科专业设置的不合理问题,局部造成了导师与研究生的结构性矛盾,表现为在某些热门专业导师少、研究生多,而冷门专业则显得导师多、研究生少。
  现有的导师评定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它是依据资历而不是从科研水平、科研能力方面来判定一个教师是否具有导师资格,这不但与导师的实际要求相背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导师缺乏的现象。
  当然,在导师队伍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导师存在浮躁情绪,个别导师不是踏踏实实做学问,甚至把培养研究生作为副业,而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各种商业活动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者,研究生导师不但要学高,而且要身正,必须要对自己的品行严格要求,戒除浮躁、急功近利和随波逐流心理,尊重科学规律和教育规律,恪守学术道德和教育规范。但上述某些现象不代表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个别现象的存在也是事实。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首先,强调研究生导师不是一种身份或荣誉称号,而是一个岗位,具有导师资格并不等于就能进入导师岗位;第二,我们要求所有导师必须要有科研经费,没有科研经费就不能招生、不能上岗;第三,对一些特别优秀的青年教师实行激励机制,只要是具有副教授职称、博士学位,拥有一流的学术成就,有固定的研究方向,有研究项目和经费,就可以进入博导岗位。
  教育周刊:最后一个问题是,我国沿用多年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和机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当中应当有创新。那么如何实现创新?
  谢和平: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社会,这就要求研究生教育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它的首要任务,现有的培养模式必须进行创新。我认为这个模式应该是“卓越创新的教育理念,多样的培养方式,一流的条件保障,规范的过程管理”。
  第一,坚持卓越创新的教育理念。始终把握研究生教育的精英性、专业性、创新性的本质特征,摒弃与卓越创新理念相背的教育理念,操作上应将该理念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研究生管理部门要解放思想,对于有益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做法不要设置障碍。
  第二,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必须坚持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并举,本学科与跨学科人才培养并举,只有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才能不断增强研究生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公众对研究生教育不断增长的广泛性、多样化的需求。
  第三,创新教学内容。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突出特色,要重视学科渗透和文理交叉,要克服专业学科分割过细、知识零散的弊端,要从本质上把握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生课程结构和内容应从内向型向外向型、从本体化向国际化发展,增加全球性的课程和跨学科的课程。
  第四,创新教学方式。研究生的教学应该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并辅以学生自学、查阅文献、科学研讨、总结提高等多种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五,激发有利于创新的师生关系。导师要鼓励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导师对学生创新的努力给予重视和赏识。导师应注意培养研究生在科研方面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指导以点拨式和讨论式为主,要让他们自己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吸取教训,并培养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第六,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与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平台相结合,要构建大学科平台,彻底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大学存在的科研资源分割、科技力量分散、科研目标偏小的局面。高水平的学科平台需要有一流的学科水平,高素质的导师队伍,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良好的实验基地和科研工作条件,活跃的学术环境,而这些必将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李静玉)
测绘学院邀请武汉大学陶本藻教授做“硕士生导师如何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专题报告
5月13日上午,测绘学院邀请陶本藻教授做“硕士生导师如何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专题报告,测绘学院硕士生导师及部分博士生参加了报告会。
陶教授结合56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指出:第一,导师自身要有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生是导师学术思想的延伸。第二,多做调查研究,扩展研究方向的应用领域。第三,多查阅文献,特别是自己研究领域名家、大家的文章,从中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结合自己的兴趣做研究。第四,多参加学术交流,从中获取科研灵感。
报告中陶教授结合自身以及测绘界知名学者的成功之路,给在做的师生生动的诠释了导师如何做好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培养研究生,并就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宋伟东院长代表测绘学院对陶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并对如何将陶教授报告的精髓贯彻到测绘学院硕士生导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要求。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2008年05月29日 09:45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
  中国农业大学在广泛调查兄弟院校改革试点经验、充分听取校内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方案及补充规定,并开始实施。

  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初步效果如何?未来走向怎样?既为全校师生所关心,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柯炳生就大家关心的十大相关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问题一、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以前的体制有很多不合理之处:第一,在国家下拨研究生培养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研究生在入学时被划分为公费生和自费生。两类学生在缴纳学费、享受奖助学金和医疗服务方面,差别较大;并且自费生无论入学后如何努力,学业如何突出,其待遇差别从入校到毕业都不能改变。第二,导师招生数量的分配不合理。尽管有对导师科研情况和经费数量的要求,但是这种要求在落实上有难度、有漏洞,导致招生数量在导师之间的分配不合理,不利于培养质量的提高。第三,在招生工作中,导师选拔研究生的自主权不够充分,不利于导师责任制的落实。第四,我校研究生的奖助水平较低,影响了优秀研究生生源报考我校的积极性。这些体制方面的不合理,都突出地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所以必须进行改革。

  问题二、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大体稳定数量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培养质量。要提高培养质量,就是要获得好学生,并且把好学生送给水平高的和工作条件好的导师。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实行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强化职责,明确权利;建立健全研究生资助体系,全面推行研究生“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制度,拓宽研究生培养经费来源;改善研究生培养条件,激发研究生创新实践的热情;将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改革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机制。

  问题三、改革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第一,取消公费、自费区别,对所有非在职新生免收学费,实行同样的公费医疗待遇,实行同等的奖助学金待遇。第二,全面提高助学金待遇标准。第三,强化导师的权力和责任。

  问题四、新的奖助体系和标准是什么?

  新的奖助体系主要由学费、助研津贴、助教与助管津贴和奖学金等部分构成,标准如下:
  
  学费:非在职的全日制硕士生、博士研究生全部免交学费。只有各类在职研究生以及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仍须按原标准交纳学费。

  助研津贴(含基础生活津贴):硕士生一、二、三年级每月获得的助研津贴分别为400元、500元、600元,博士生分别为700元、800元和900元。

  助教与助管津贴:学校根据各学院及相关教学、管理部门提出的用人需求,设立一定数量的助教与助管岗位,并提供相应的岗位津贴。助教与助管岗位只面向硕士研究生,具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相当于正常工作量的1/3到1/4。硕士研究生可根据设岗方案,经导师同意后提出申请,竞争助教或助管岗位。助教与助管津贴是对研究生额外工作的报酬,与助研津贴没有替代关系。

  奖学金:面向二年级及以上的全部研究生,分为校长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奖。每年评审一次,并一次性发放。校长奖学金每年评定20人,奖励标准为博士生一万元,硕士6000元;优秀研究生奖获奖学生数量为二年级及以上研究生总数的30%,奖励标准为博士生4000元,硕士生2000元。

  问题五、导师提供助研津贴的原因和标准是什么?

  改革后,导师要对新招收的全日制研究生(不包括定向、委培等各类在职研究生)提供助研津贴。导师提供助研津贴,既是导师科研能力和提供科研条件的最好证明,也是对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并做出贡献的承认和尊重。

  对于2008年招收的新生,导师提供的助研津贴的最低标准为:一年级硕士生与直博生300元/月,一年级博士生500元/月。以后每年增加100元。导师视学生的研究工作业绩及经费情况,可以在此基础上向上浮动。

  问题六、对于缺少科研经费的导师怎么办?

  缺少科研经费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科的特殊性造成的,即该学科的研究工作,需要的经费较少或者很少,从而获得科研项目经费的可能性较小。同一专业的导师都面临相同的情况,都很少甚至没有科研经费,但是仍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或者获得奖项等)。一些理学专业、人文学科专业、经管专业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情况。学校对此具体分析,分别为该专业导师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助研津贴。

  另一种情况是同一学科中,有些导师科研经费比较充足,而另外一些导师缺乏经费。这就不是学科特点的原因,而是导师本身的原因了。这时,缺少科研经费的导师可以自愿选择少招生或者不招生。事实上,减少培养条件较差的导师的招生数量,增加研究能力强和条件好的导师的招生数量,是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

  有些青年教师可能也会面临科研经费缺乏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鼓励他们加入科研力量和经费雄厚的科研团队。就这个意义看,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客观上也起到了促进科研团队建设的作用。不具备实力的自立门户,既不利于研究生培养,也不利于科研创新。

  此外,对于各类支边、支教和校内辅导员等免试录取保留入学资格研究生及特殊贡献免试生,由学校提供助研津贴。招收这部分学生的导师,相应地不需要再提供助研津贴。

  问题七、导师的责任和权力如何体现?

  导师的主要责任是:对研究生进行理想信念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负有教育与监督责任;为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机会和条件;按照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的情况,以不低于学校规定的最低标准,为研究生提供助研津贴;协助校、院做好其他方面的研究生管理工作。

  导师的主要权力是:在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的范围内,在研究生录取选拔工作中,有权做出录取与否的决定;制定具体培养计划,指导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根据研究生的学习工作表现,有权在学校规定的最低标准以上,增加发放助研津贴;有权根据研究生具体培养进展情况,提出提前、延期或者终止培养计划。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导师在招生选拔工作中的自主权,是由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也是导师所有权力中最重要的和最为基础性的部分。导师如果不能具有充分的招生权力,其他的权力都没有太多意义。而如果导师没有积极性,则任何外部力量都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的招生权主要体现在面试环节中:对于笔试上线的学生,按专业进行面试,导师是该专业面试组的成员,可以充分地发表意见,并同面试组成员一起做出决定。由于导师需要提供助研津贴,因此,导师对学生的挑选将更为严格,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仅仅是笔试成绩。

  强调导师招生自主权与保证招生环节的公平公正并不矛盾。具体表现在:学生笔试成绩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分数线才能进入面试;面试过程是公开的;面试是由同一专业导师组成的面试小组集体进行的。

  问题八、如何处理新老体制的衔接?

  由于种种限制因素,目前无法对于在校的老生实行与新生完全一样的政策。学校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部分调整。主要有:(1)自2008年5月起,全部非在职研究生校内门诊均按照公费医疗标准执行;2008年9月起住院治疗费用也按照公费医疗标准执行,即对于自费生实行与公费生同样的待遇。(2)自2008年9月起,对2008年以前入学的非在职研究生增发生活补贴。增发标准为自费生150元/月,公费生50元/月。(3)按照国家的相关财务管理规定,允许导师从所获得的横向课题经费中为自费生支付学费。

  问题九、改革的效果如何?

  改革刚刚开始,改革的初步效果是令人鼓舞的。改革不仅获得了学生的拥护,也得到了老师们的支持。具体表现在导师的招生积极性普遍提高,硕士研究生招收数量比去年增加100多名;博士生招生在必须提供助研津贴的情况下,导师自愿申报的招生数量相当于教育部下达招生任务指标的150%。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得到强化,改善了导师队伍结构,增强了导师的责任感;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改革和奖助水平的提高,将增强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研究积极性。这些因素最终会体现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上。

  问题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是什么?

  进一步深化改革,主要是着眼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已经出台的一些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微调。例如,如何更准确地界定那些学科特点特殊的专业,更好地为这些专业的导师提供帮助,为他们招收研究生提供助研津贴。同时,对于那些科研经费比较充足的专业,可能需要进一步强化导师的助研津贴责任。通过这些措施,继续改善导师队伍结构。

  第二,在其他培养环节,进一步强化导师的责任,强化对导师的信任。以务实的态度,精简没有实效的管理环节要求,提高研究生事务的管理效率,取消形式大于内容的评估检查等,可先在个别学院进行试点。核心思路是强化科研导向的导师责任制,实际上也是落实高等教育中实行“教授治学”的总体治学理念。

  第三,结合即将启动的“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以创新人才的培养为目标,从招生选拔、培养模式与方式、教学改革、实验室条件建设、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环节入手,全面深化培养机制改革工作,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英国硕士学位论文专区:英国是如何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这方面的内容还有很多,既需要改革创新的精神,也需要务求实效的态度。改革本身不是目的,提高培养质量才是根本目的。

 

此论文免费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如果发起不了聊天 请直接添加QQ 923678151
923678151
推荐内容
  • 怎么写Literature ...

    Literature Review是paper写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对于paper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Literature Review必须引起广大......

  • 留学生Essay参考文献引用...

    写一篇Essay,如何标注参考文献引用标注格式?这里谈及的是哈佛参考文献引用格式,英语叫做The Harvard Referencing system,也是目前......

  • 国外大学对report的写作...

    国外大学report写作严格吗?当然。怎么样才能做到一遍过呢?有什么样的要求和原则呢?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Report格式模板word...

    本文是一篇完整的word格式的的Report格式模板,内容齐全,是留学生写作report的标准格式,十分有参考价值。...

  • APA格式是什么,apa引用...

    很多国外留学生写作essay的时候会涉及参考文献格式的问题,经常会网上搜apa论文格式、apa格式参考文献、apa引用格式、apastyle是什么?等,本文详细......

  • Report的格式是什么样的...

    Report写法大体上和essay差不多,但要求要严格一些。Report可以分为普通学校的report,business report,book report,......

923678151